2024-02-04 19:53:46 | 35教育网
高考全国甲卷是哪些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五个省市。
一、全国卷
1、考全国甲卷的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五个省市。
2、考全国乙卷的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区。
3、新高考Ⅰ卷省份: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7省。 35教育网
4、新高考Ⅱ卷省份:辽宁、重庆、海南三省。
5、自主命题考试省份: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4省市。
二、为什么高考试卷不统一
1、全国高考试卷不一样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掩盖高考录取中的区域不公。教育水平高的地区试题难度相应该应的高,因此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样的中等教育极发达地区的高考试卷难度应该是最难的。可事实确是江苏卷、山东卷更倾向难。因此教育不平衡并非是高考试卷难度的唯一因素。
2、各地区教育水平不一样,由于各地教育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教学质量有高低,一般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如果采用全国统一试卷,若出题容易,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出的题目难则会让西部地区的孩子无学可上,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不公平,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3、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大部分高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拨款。既然办学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地方政府,那么很多高校在办学的时候,自然而然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的一些合理诉求。比如扩大本省或者是本地区的招生名额;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政策,来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等。
4、实行各省自主命题将掩盖高考录取中的区域不公平问题。近年来,高考分数线的“倾斜”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正当人们开始直面并致力于解决这一不公现象时,各省实行自主命题,使得省际间录取分数线将不再具有可比性。
全国甲卷是高考试题全国卷的一种。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
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高考全国试卷的分类
1、2023高考全国甲卷
适用省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用卷特点:这五个省份所有的全国甲卷所有学科都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
2、2023高考全国乙卷
考试模式为:语数外+文综/理综;适用省份:河南、江西、陕西、 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考试时间为6月7日-6月8日。
3、2023高考全国新高考I卷
考试模式为:3+1+2或3+3;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浙江;考试时间:语数外 全国统考 6月7日-8日。
4、2023高考全国新高考II卷
考试模式为:3+1+2或3+3;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安徽、山西、云南、黑龙江、吉林(语数外) 安徽、山西仍沿用语数外+文综/理综考试时间:语数外全国统考6月7日-8日。
5、2023高考自主命题地区
北京、天津、上海。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年新高考全国各地试卷一样吗?的相关内容。
2023年高考考卷划分各地区如下: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浙江。
新高考全国Ⅱ卷地区:辽宁、重庆、海南。
全国甲卷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全国乙卷地区:河南、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江西、吉林、安徽、黑龙江、山西。
新高考自主命题地区:北京、上海、天津。
当前,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模式,共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采用老高考“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
老高考“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各考6个学科,4种试卷,即报考文科的学生考: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科综合,报考理工科的学生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
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各150分,共45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均为300分。高考总分是750分。
采用这一高考模式的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广西,以及西部地区、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区、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
第二类,采用新高考“3+1+2”模式
采用新高考“3+1+2”模式的是“七省一市”,分别是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北、辽宁、江苏和重庆。
既有西部地区,也包括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实验性质。高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必考,其他三门高考科目,分为两个类别。
一种类型是首选物理,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等4个学科中选择两个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物理采用原始分制,其他两个学科采用赋分制。
另一种类型是首选历史,再选科目也是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等4个学科中选择两个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历史采用原始分制,其他两个学科采用赋分制。
采用这种类型的省、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各150分,三门选考科目各100分。高考总分也是750分。
第三类,采用新高考“3+3”模式
采用新高考“3+3”模式的省、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海南。
高考模式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三个学科各150分。其他选考科目,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六个学科中任意选择三个学科作为高考科目,各100分。
其中,浙江省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选考科目共有七个学科,通称“七选三”,多出的一个学科是技术学科,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占50分组成。高考总分也是750分。
以上就是35教育网整理的高考全国甲卷是哪些省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35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www.35shipin.com全国甲卷和乙卷哪些省份考全国甲卷和乙卷哪些省份考,如下:全国甲卷(5个省份)适用省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全国乙卷(12个省份)适用省份:江西、山西、陕西、河南、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拓展资料——高考全甲卷和乙卷有什么不同1、乙卷和甲卷使用的省份不同。乙卷使用的省区: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2022贵州高考作文题目【2022全国甲卷高考作文:红楼梦材料作文】适用省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
2023高考数学难不难甲卷2023年高考数学甲卷不会很难的,高考甲乙丙三套试卷最难的是乙卷,甲居然是出于正常难度的,也就是80%的题目都是基础题目,剩下的有点稍微拔高,需要动脑思考的。所以说认真备考还是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的。高考统一配备文具的做法旨在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并防范作弊行为。这一做法在保证考生公平竞争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和统一标准,以确保考试的质量和可靠性。
2023高考甲卷有哪些省份全国甲卷省份有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全国甲卷省份有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全国乙卷省份有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新高考1卷省份有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语数外);新高考2卷省份有海南、辽宁、重庆(语数外)。为什么高考不统一试卷因为地域的差异,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历
2022年浙江高考化学报考人数2022年浙江高考化学报考人数在八万人左右。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英语高考和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七个学科的选考,加上高二年级物理、技术、思想政治学科,试卷共达到173.2万份。选考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地理学科,约15万人左右。化学学科选考人数,约有8万人左右。物理学科选考人数,约有7万人左右。浙江省“7选3
青海考全国几卷2023青海高考试卷用全国乙卷考试。2023青海高考试卷用全国乙卷考试。由教育部命题,采用语数外+文综/理综模式。语文、数学、外语各科目卷面满分150分,总分450分,按原始分计入总分;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卷面满分300分,按原始分计入总分,共750分。2023青海省采用的是老高考“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启用全国乙卷考试,各考6个学科,4种试卷,即报考文
新高考全国卷哪些省份1、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新高考Ⅰ卷: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二、辽宁、重庆、海南,共3省市新高考Ⅱ卷: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
哪些省份高考用全国卷?一、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共5省市区全国甲卷这五个省份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二、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区全国乙卷全国乙卷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三、广东、福
2024-12-16 11:59:34
2025-02-15 00:43:49
2024-04-30 04:57:09
2024-12-18 20:04:42
2025-02-10 02:15:37
2024-04-25 12: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