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武昌军校是本科吗相关的问题,今天,35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武昌军校是本科吗
不,武昌军校不是本科院校,它是一所军事院校,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武昌军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实践等方面的课程。此外,武昌军校还开设了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其中包括体育、文化素质培养等课程。
35教育网
武汉重点小学排名一览表2021
教育一直都是家长非常注重的方面,在选学校这方面也会三思,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一般比较具有优势,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武汉重点小学。
1、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是从1964年创办的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的武汉外国语学校中孕育成长起来的,直属武汉市教育局,是一所适应对外开放的全寄宿制学校。
学校是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小学分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汉办与美国亚洲协会合作开展的全国首批“孔子课堂”先驱学校。外小凭借“教育唯真和美为家魅力深受家长信赖和社会认可。
2、武汉市育才小学
武汉市育才小学创建于1954年。学校在“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依照“文化立校、教师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实施科学管理,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全面+个性”的育人特色。
3、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是湖北省十大名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55年,位于湖北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由湖北省教育厅直接管辖。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整体改革实验学校;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学校;湖北省十大名校;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
小学教育管理实验基地;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4、武汉小学
武汉小学原名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先进少年军校,省、市“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
湖北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武昌区名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
5、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隶属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创建于1958年6月,坐落在武昌风景秀丽的桂子山上,毗邻武汉市科技一条街。
华师附小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本着让教育跳出“灰色”,走向“阳光”,用阳光之心培育出健康快乐合群乐学的阳光之人的宗旨,打造出了“阳光教育”品牌。
6、武昌实验小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创办于1920年,校园是清代“两湖书院”和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恽代英、徐向前、陈毅、沈雁冰、罗瑞卿、赵一曼等老一辈共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
7、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15年的武昌高师附小。是一座被绿色环抱的学校,同时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学校。学校四周围,树木环抱,信步于校园内,绿色随处可见,树龄达30年以上的大树,比比皆是
四季鲜花绽放,樱花、桃花、石榴花、栀子花、桂花、梅花、葱兰......为校园缀上鲜艳的色彩。学校占地面积17180平方米,建筑面积4458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5584平方米,校园绿化率约48%。
8、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投资近200万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和科利化教学办公平台。其中包括多功能教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网络办公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市“五四”奖章获得者1名,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3名,获各级“十佳”称号的教师25次,优秀骨干教师达40人次,教师共计达400多人次。
9、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创建于1989年8月,学校不断深化“同成教育”特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协同成人、志同成功,初步营造了“时空有真爱、教师有梦想、学生有未来”的文化氛围。
学校现已荣获全国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后勤服务先进单位、省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教改名校等荣誉称号。
10、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创建于2004年9月,地处“武汉-中国光谷”之腹地。为适应科技新城迅猛发展的需要,东湖开发区整合原关山小学、
长江子小两校优质资源新建此校。
校园建造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合理的布局、精巧的构思营造了高品质的育人氛围。学校办学坚持以“发展为本”,树立更新理念先于一切,学生发展重于一切,学校声誉高于一切,办学效益大于一切的思想。

急求介绍黄埔军校武昌分校的详细介绍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急求介绍黄埔军校武昌分校的详细介绍的相关内容。
潮州分校 长沙分校 洛阳分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 武汉分校(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后迁移至湖南武冈) 江西分校(中央军校第三分校) 广州分校(中央军校第四分校) 昆明分校(中央军校第五分校) 南宁分校(中央军校第六分校) 西安分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 湖北分校(中央军校第八分校) 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分校(中央军校第九分校) 凤山分校(中央军校第十分校)
广州地区的非正式分校
自黄埔军校创立后,曾最先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正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1925年的潮州分校开始,继而在1926年-1927年间,在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因地取名。
在民国14年3月,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截止到民国24年4月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南宁分校、洛阳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
抗战前的八所分校,并非开办后就一直办理,它们的历史任务结束后,则予以停办。
建校前期的分校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1925年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何应钦为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邓演达担任。6月1日,第一期学员毕业。6月6日第二期学生入校。12月底期满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该校成立于1926年10月27日,以武昌两湖书院为校址,接受本校第五期政治科学员入校12月抵达武昌,并 武汉分校校门在本地招收新学员。
1927年7月分校结束。
1929年4月,钱大钧再次于武汉建立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两期学员。其中第七期顺利毕业,第八期于1932年3月并入本校学习。该校于此时结束。
1936年1月复组该校。
黄埔军校洛阳分校
1933年12月成立,学员大多系东北军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校址设汉中,分校主任为祝绍周。
黄埔军校长沙分校
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长沙小吴门外教厂坪。校长石醉六,教育长余范传, 共产党员夏曦担任政治部主任,政治教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唐生智,程潜进驻该分校,将部分分校学生迁往南京本校,其余学生于1928年5月毕业。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黄埔军校广州分校
该分校于1927年成立(原燕塘干部学校)。1931年改称广东军政学校。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
黄埔军校广州南宁分校
该分校建立于1926年春。校长俞作柏,教育长萧越。第一期学生受训18个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个科目。
抗日战争时期的分校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九所分校,原来的洛阳分校改名为第一分校。武汉分校早已停办,民国26年冬天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后迁往湖南武岗。第三分校成立于江西瑞金。第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改名。第五分校成立于昆明。第六分校成立于南宁,原为南宁分校。第七分校成立于西安。第八分校成立于湖北均县。第九分校成立于新疆迪化。
抗战期间的各地分校设备规模,均较扩大,西安的第七分校,尤为突出,各地青年学生在第七分校受训的,有25000多人,学员也有10000多人。其次是第四分校,青年学生受训为军官者有15000余人。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为抗日救国牺牲奋斗的伟大表现。
抗战期间,长江以北的分校有第一、第七、第八、第九四个分校,第一分校训练毕业学生7385名,毕业学生(短期各班队学员)7413名。第七分校训练毕业学生25015名,毕业学员10927名。第八分校训练毕业学生2289名,毕业学员3442名。第九分校地处边疆,情况复杂,训练毕业学生1044名。
抗战期间,长江以南分校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五个分校,第二分校训练毕业学生15004名,毕业学员(短期各班队学员)9513名。第三分校训练毕业学生7430名,毕业学员5961名。第四分校训练毕业学生15373名,毕业学员5079名。第五分校训练毕业学生6540名,毕业学员2480名。第六分校训练毕业学生10813名,毕业学员7081名。
第一分校
1938年洛阳分校改称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941年分校主任由刘仲荻接任,后易钟彬,该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3年共毕业学员20471人。
第二分校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中央军校武汉分校,迁往湖南省武冈,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分校主任为李明灏。该分校从1938年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3487人。
第三分校
第三分校成立于江西瑞金。
第四分校
广州分校于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1938年1月改称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抗战爆发后该校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分校主任韩汉英。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第五分校
黄埔军校五分校旧址原是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五华山麓的翠湖西畔。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刘永祚。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继麟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毕业学员8837人。
第六分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军事政治统一于中央,南宁分校遂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校址由南宁迁往桂林市郊外的李家村。
1944年9月桂柳会战爆发,军校被迫撤到宜山县怀远镇,后又迁往凌云县城。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撤销。
第七分校
校址设在天水,后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胡宗南兼任。从1938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37317人。
第八分校
校址湖北均县,后易房县,分校主任先后由徐祖诒、康泽担任。该分校从1939年到1943年共毕业学员6872人。
第九分校
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宋希濂兼任。该分校从1942年到1947年共毕业学员950人。
其他分校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曾经成立过一所分校,俗称汪伪军校。另外在深圳曾经成立过一所非正式分校。
抗战胜利后成立的分校
第十分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国民党党政治利益在台湾设立了第十分校。校址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1947年,孙立人将军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其后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建立凤山分校,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底迁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党政府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之后凤山分校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
_1_1
以上就是35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35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
www.35shipi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