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2024-10-13 13:05:25 | 35教育网

35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

一、2022强基计划39所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35教育网

这39所大学全是985大学,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2022年新加入高校。

强基计划学校


二、强基计划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强基计划招生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自此,自主招生正式取消,全新的强基计划启动。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省份和招生人数是多少

1. 2023年江苏省“强基计划”招生情况:总招生人数为300人,其中文科生占比15.21%,理科生占比84.79%。
2. 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北京550人,河南400人,浙江350人,湖南330人,四川320人,湖北310人,山东300人,江苏300人,广东280人,河北270人,辽宁250人,陕西240人,安徽230人,上海220人,山西210人,重庆210人,福建190人,江西180人,广西160人,吉林160人,新疆140人,天津160人,贵州140人,海南50人,甘肃130人,云南100人,宁夏70人,黑龙江160人,内蒙古110人。
3. 清华北大录取情况:2023年清华大学录取了3400余名本科新生,北京大学录取了3800余名新生。其中,北京大学录取的2240余名新生中,普通高考新生占比58%,强基计划新生898人、地方专项计划新生186人、高校专项计划新生90人。
4. 2023年清华大学强基招生计划:
a. 招收对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
b. 招生专业:
- 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突出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学生。
- 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特长,且有志于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研究的学生。
- 基础文科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文科领域有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的相关内容。

2022年我国总共有36所高校参与强基计划,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都为我国实力较强的名校。学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就读这些学校的相关专业,招收强基计划的专业大多是生物类,化工类,数学类,历史类,汉语言文学类等专业。强基计划比较适合于对这些学科感兴趣,且希望通过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够在未来为国家的这些领域作出贡献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强基计划是我国教育部推出的,为了促进某些领域的发展,专门培养这方面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提出的一项人才选拔计划。强基计划的选拔方式也经历了变革,此前需要学生持有相关学科的竞赛获奖证书才具有参加入围强基计划的资格,改革后的强基计划要求学生需要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有入围的资格,然后再经历笔试面试,再决定是否录取。

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学生可以在意向院校的学校官网上查看入选强基计划的要求,如果自己达到要求之后,就要立马着手准备面试和笔试。一般来讲,强基计划在笔试和面试阶段对学生所考察的方面比较综合,与高考所考察的方面也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高考结束之后,学生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准备。

学生可以寻找往年学校的相关真题,从真题中发现这所学校的出题规律,并进行针对性的准备。而很多高中生都是不擅长面试的,所以在面试之前也要进行几次模拟面试,使自己在正式面试时不要产生怯场的情况。

以上就是35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www.35shipi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强基计划
与“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相关推荐
江西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江西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江西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江西强基计划一所学校都没有,有强基计划的学校只有39所985院校有,而江西没有985高校。强基计划都有的学校如下:强基计划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39所大学。目前强基计划只能报1所院校,但

2024-10-15 12:10:13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上海强基计划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大学。拓展资料如下:‘强基计划’本质是一个培养计划,入学招生只是其生源通道之一,普通专业的优秀学生在入学后也可以参加相应遴选,加入‘强基计划’。”陈志文说“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的试点,更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11-27 16:46:19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报考指南单科强,有特长的学弟学妹们,一定不要错过强基计划哦!1、强基计划是什么?国家为了强化基础学科战略人才储备量,如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古汉语、历史、哲学等不受欢迎的传统冷门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对国家战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2020年国家选出了36所(2022年已增至39所)重点高校推出了强基计划。2、强基计划适合哪些人群?

2024-10-15 16:25:44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10-20 15:31:10
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点?
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点?

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点?1.强基计划通过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高校入学机会,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更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强基计划鼓励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这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生源质量。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能够在高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3.强基计划有助于优化

2024-10-13 17:24:13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报名流程强基计划一般指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入报名系统网页,以考生本人信息,登录或注册“学信网”账号。请于4月28日前完成报名。进入报名系统,阅读首页须知后,点击“开始报名”。核对“报名基本信息”页面显示信息。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还需

2024-11-03 10:42:19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强基计划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泛,旨在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的拔尖人才。具体专业包括:1.数学专业:专注于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在科技、经济、国防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数学支持。2.物理专业: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规律,为高新技术发展奠定基础。3.化学专业: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对医药、材料、环保等领域至关重要

2024-10-14 22:14:49
2024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2024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1-11 11: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