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北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哪些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35教育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4年东北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哪些
2024年东北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
自动化专业,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一、招生专业及计划
我校2024年强基计划具体招生专业及相关要求见下表,具体分省招生计划详见东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二、培养特色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国防安全的科研方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平台,以“
人工智能”赋能自动化专业转型升级,瞄准自主无人系统方向,通过对自动化、人工智能、计算机、机械、机器人、通信等多专业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突出的创新能力、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自动化技术领域未来领军人才。
1.采用“本科-研究生”紧密衔接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本科大四学年实现“本-研”知识体系的无缝衔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采用动态进出机制,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自由灵活的选择;创新多学科交叉“强基”培养模式,加强基础理论的交叉式联合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2.采用小班化模式,独立配备荣誉班导师、学业班导师、辅导员、
心理咨询师等;根据不同学年采用分段化管理模式,创新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学生可提前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全面挖掘科研潜力。
3.采用全口径学分转化认定制度,学生除培养方案指定必修课程外,可在全校各专业范围内自由选修课程;可通过创新创业学院认定的科技活动进行学分转化;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任意学科研究生课程,并在本科与研究生培养阶段进行双重学分认定;强
化学生多学科交叉优势。
4.采用多元化学业导师制,组建由首席导师、授课导师、专属导师、修身导师、创新导师、企业导师组成的多元化学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在人生方向、职业规划、学业方案、创新创业、心理健康、工程实践等各方面提供专业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5.实施“思-专-创-科-产”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实践与产学合作,构建多维度三全育人平台,打造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6.实施深度国际合作育人模式,依托控制学科“111”创新引智基地与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聘请世界一流师资授课,举办各类国际学术夏令营,组织学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为成绩优秀学生提供中长期海外交流项目与博士联合培养项目资助,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语种交流能力和跨文化合作意识。
7.打造强基计划“八个一”工程,落实成果导向,让每一名学生确保走过一段“红色之旅”,加入一个兴趣社团,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完成一个PBL课题,参与一个科研项目,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出席一次学术会议,体验一次出国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勤奋认真、勇于竞争、开放合作的正面人生观。

1、全国重点高校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先进材料、先进制造等相关专业的2022年本科应届毕业生,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总评成绩排名前30%或在学期间相关课程成绩突出,3、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并具有较强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位于北京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高校
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W3C组织成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
清华大学、北洋大学、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总占地共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学校下有35个二级学院,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426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
35教育网
清华强基“微调”,北大强基“剧变”,竞赛生何去何从?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清华强基“微调”,北大强基“剧变”,竞赛生何去何从?的相关内容。
清华北大终于公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简,清华相比往年有些许调整,北大变化更为“剧烈”。
一、清华稳中有调
清华的小调整主要集中在选考科目要求、笔试科目、入围人数等方面。
1. 选考科目调整,实际影响有限
2020年,清华对于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为
理科基础组:物理或化学
通用基础组:不限
而在2021年的招简中,选考科目有了更细致的要求。
理科类选考要求分为三类:物理、物理和化学、物理或化学
文科类选考要求分为两类:历史、不限。
选科看似有很多调整,但预计实际影响有限,近些年清华理科都是数+理化,文科都是数+文史。所以有意向报考清华的考生都会提前准备,对部分组合的同学能报考的专业会有一定影响,整体影响不会很大。
2. “素养考察”,既深又广
学科探究分为文理两类,文科考察人文素养,理科考察科学素养,均是在笔试环节进行的。
“素养考察”意味着考察范围将非常宽泛,不仅横向,也有纵向。因此对于考生的知识广度和宽度会有更高要求,这对于长期学习某科竞赛/钻研某些领域的同学无疑是件好事。
具体能多好,就要看“素养考察题”的分值占比了。
3. 入围人数5→6倍
与北大一样,清华入围人数也是从5倍增长到6倍。但由于清华北大处于顶尖位置,预计这项政策带来的入围名次下降不会很多。
4. 明确各考试环节考察重点
相比于2020年,今年清华在考核部分做了很多扩充,总的来说就是与高考相衔接的能力,在高考成绩中已经体现出来了,校测更看重志向、兴趣、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
这对于考生们来说,能让备考工作更有方向。
二、北大“剧变”
北大的调整相比于清华及其他院校,明显“剧烈”得多。相信也打了不少学校、老师、考生及家长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选科调整,入围人数增加,录取部分的表述我们不再赘述,这几个方面与往年基本没变化或者变化很小。
变化极大的是笔试科目,即考试科目统一调整为语文+数学。下面我们从这一点,来探讨此番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笔试科目调整背后的两种可能性
前几年高考改革进行之时,大学内已有讨论,也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考生不符合专业基础要求,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大学补高中基础等。由此可见院系对于学生基础学科能力是有自己要求的,而鉴定考生是不是符合要求的最直接办法,就是笔试。
然而,如今北大强基笔试科目不包含物理、化学,也许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一:
选考科目符合要求、高考分数能够入围,其学科水平必然符合要求,因此无需额外测试其相关学科能力。
举个例子:
考生A和考生B为同省考生,均成功报名了北大强基力学类专业,并入围。如果两人综合成绩和高考成绩均相等,那就要看谁语文数学考得好了。
不过这样的考核方式筛选出来的考生,学院是否接受呢?
可能性二:
理科学院不准备从强基计划中招生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每年都会开设各类活动来提前筛选学生,比如夏令营,金秋营,冬令营,下省招生,举办考试,竞赛复赛决赛招生等等,每年会给出成百上千的约来提前锁定看好的学生。
对于北大来说,其理科学院竞赛生的占比一直很高,尤其是物院化院等,每年大概70%-90%的考生是具有竞赛背景,手握各种认定,最终成功入学北大。纯凭借裸考,没有任何竞赛背景、奖项而入学的考生凤毛麟角。
综上所述,签约的竞赛生是其理科学院的主要生源,而强基时代签的约又分为保送和赋分的,其中赋分的一部分考生又与破格考生有重叠。
最终
保送生各种免试;
破格与赋分的,成绩过了入围线,笔试赋分。
这样一来,似乎考什么科目一点也不重要了。
果真如此的话,提前获得签约就成为了能否入学北大理科院系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很多人以为高三才是比拼的时候,殊不知录取名额早在前几年就分出去了。
至于考试科目的调整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只有北大知道了。
2.清华或成最大赢家
竞赛生,一直是清华北大争抢的对象。
然而此次北大放弃理化考察,改为考察数学语文,无疑开创了另一条道路。
在北大的“神助攻”之下,对于广大未签约,未破格的高水平竞赛生来说,何为最优选择呢?
对于竞赛生来说,理化竞赛知识就是其最大优势。去北大和其他考生拼数学语文,无异于以己之短,搏人之长。
相信不少同学、家长也是这么想的。
清华在强基计划上下了大精力,也投入了巨量资源。对于同学们来说无疑也是一个优选。
总结
今年北大政策的确变动很突然,让不少人都措手不及。同时,北大的变动也给广大竞赛生们指明道路:
或许,今年的清华才是他们的归宿。
以上就是35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2024年东北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
www.35shipi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