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

2024-09-27 22:44:02 | 35教育网

今天35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

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

港籍学生可以参加国内高考

为2018年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已经与内地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关于香港居民参加内地高等教育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安排》,允许香港籍学生参加内地高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参加内地高考的香港籍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需要在内地就读高中和获得内地学籍等。

此外,内地高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等也与香港的高考有所不同,需要在报名前仔细了解相关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高考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复习和准备高考。在考试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以确保能够充分复习和掌握所有的知识点。这样可以避免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2、保证充足的孝念睡眠时间考生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确保身体的良好状态。在考试前,可以通过调整睡眠时间,保证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巧让困考试成绩。

3、注意饮食考生需要注意饮食,以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在考试前,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一些清淡的食物。同时,需要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饮食或饮食不当,影响身体健康。

4、注意心理调整考生需要注意心理调整,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滑蚂。在考试前,应该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放松、休息和适当的运动来缓解压力。同时,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

为什么大学招生分数线内地比外地低

看看这篇文章吧
考生基数在增长

省教育厅某知情人士说,浙江的生源素质好,每年许多外省院校招生时,都愿意追加面向浙江的招生计划。但正如人们看到的,浙江的高校数量本来就先天不足,浙大四校合并后,虽也有几所部委属院校下放在省内,增大了面向浙江的招生量,但总的说来,“外援”还远远不够,只能靠自力更生。省内短短几年,以超常规的手法创办了近20所本科二级学院,30多所高职院校,千方百计扩大高校招生量,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居高不下的分数线,除了受高校招生数的制约外,另一个制约因素是考生群体。考生基数大,招生数又没有大的突破,分数线自然就会人为抬高,这道理很明显。今年浙江考生已达到18万,净增3万,而最近几年恰逢省内高中毕业生的高峰期,考生基数的自然增长,一定程度抵消了高校的扩招增量,要维持高录取率,难度可想而知。要彻底扭转浙江考生录取分高的现象,还得依赖于全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根本改革。

随着高校录取工作拉开大幕,考生们翘首盼望着自己填报志愿的命中率,尽管,在居高不下的分数线面前,他们已作出了某些权衡,无奈地作出了退让,但受考生志愿填报的集中程度影响,各校的录取线仍会面临大的波动,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高分考生还会在激烈的“比拼”中落马,这种现象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在浙江的考生感叹“生不逢地”的同时,我们能不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在现有的招生规则中,享受自己最理想的求学梦呢?

浙大招生没减少

浙大作为在浙高校老大哥,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读者说,去年该校面向浙江本科招生4700人,今年只有3000人,人家扩招,浙大是不是缩招了?对此,浙江大学招生负责人说:社会上认为浙大四校合并后,面向浙江的招生数反而比以前减少了,这完全是一个误解。以今年为例,浙大从教育部获得的总招生计划有11000人,只有15%面向外省招生。除了四校区招生3000人外,面向省内招生的包括浙大城市学院2200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1500人。在四校合并之前,原杭大、浙医大、浙农大作为省属院校曾与外省院校对换招生计划,今年浙大同样与外省院校对换了500多个计划。

换个角度,浙大要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从避免“近亲繁殖”的角度考虑,也不可能全部面向浙江招生。而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浙大的扩招主要体现在: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每年以30%的比例扩大研究生教育。2001年度的研究生总招生量近5000人。扩大研究生教育,浙大有自身未来发展的考虑,同时也为了适应浙江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说别的,这几年省内高教事业大发展,仅今年高校教师就缺口3000多人,社会对硕士生的需求就更大了,浙大在这方面责无旁贷。

新闻链接

我省高校录取工作昨日开始。这几天,网上公布的全国各省录取线对比着实令浙江考生吃了一惊:全国统一高考却不统一分数线录取,各地划出的分数线差异极大!在众多省市中,浙江的分数线之高,仅次于山东等省,同居于“高分不胜寒”之列。

以今年文科第一批本科录取线为例,全国平均分508分,低于该平均分25分的地区是:宁夏(459)、北京(454)、河南(454)、西藏(390);而高于平均分25分的地区是:山东(580)、浙江(543)、湖南(539)、河北(537)。即使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仍有100分左右的差距!这100分,意味着数万名考生因为地域原因将遭遇完全不同的升学命运。同样一个500分的考生,在北京可顺利升入重点大学,而在浙江,他只有入读民办本科或专科的份。

虽然,由于全国高考模式多样,今年浙江等18个省市实行了“3+X”模式,北京等一些地区实行的是“3+2”模式,但除广东等省满分900分外,大多数省市的高考总分值仍都是750分,因此,录取分数线仍有一定的可比性。

缘何水涨船又高

我省高考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也有不少个人的因素。某些外地院校在浙招生招不足,下一年就把名额调配到了别的省市。有的考生就喜欢挤在家门口读,水涨船高,本省高校录取线就攀升。

实录一 同样分数,有人上清华

今年毕业于西北某重点大学的小姜,当年考分超出了重点线10多分,可等待她的却没有多大选择:京津沪等地高校每所学校只面向浙江招可怜的10多个、20多个学生,激烈竞争的结果自然轮不到她;退而求其次,选择本省的本科院校吧,可心有不甘。最后,她选择了到西北上大学。全寝室数她分数最高,外省同学不无惋惜地告诉她:“这么高的考分,在我们这里完全可以上清华。”

等待小姜的还有另一种地区差异的遗憾:身处内陆地区,她发现,信息的封闭、观念的相对落后,使得她的大学生活像一汪静水。工作后,她偶然和学妹们联系,发现母校因为连续几年没有在浙江招满学生,已经停止面向浙江招生了。听到这一消息,她不知该欣喜还是惋惜。

实录二:没有把握,留在本省吧

“天南海北”(指的是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情结一直是浙江考生填报志愿的热点。但每年,这些省市的高校面向浙江招生数并没有很大的增长,相当一部分心向往之的考生在分数没有占绝对优势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把求学的目标留在了本省。

小楼是杭州某重点中学的理科生,今年考出了635分的高分,可他家几经商量,把第一批的第一志愿选在了浙江大学,第二、三志愿也均选择了杭州附近的高校。小楼的父母说,不是他们地域观念强,而是北京的名牌大学在浙招生分数线很高,万一没有录取,这么高的分数要落到第二批未免太可惜了。再说,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如果让他到东北、西北读书,未必能适应艰苦的环境,思来想去,还是杭州最好……

分数线前不平等

生不逢地说

高考本应是最体现公平的。可大家都在考一张考卷,仅仅因为所在地区不同,就要面临不同的升学命运,太不公平了。难怪每年高考前,都有同学挖空心思地想把户口迁往一些偏远省份,明摆着嘛,同样一个分数,在浙江说不定连专科线都上不了,在某些地区却能轻轻松松地入读北大、清华,这合理吗?

取消特权说

分数线的高低,一定程度是当地教育水平的反映。我们浙江历来是耕读传家,教育水平高,分数线高一点也在情理之中。西藏、宁夏等分数线偏低,我们都可以接受,但教育水平堪称全国楷模的北京,其录取线如此之低,就让我们不服了。凭什么,北京的考生就能享受特权?看一看吧,北大、清华每年投给浙江的招生总额不过区区200人,却大把大把的指标向北京考生倾斜、扩招。这种特权主义应该尽快取消。

现状分析说

录取分数线的高低除了当地学生的考分基础外,还与高校的招生数密切相关。浙江这几年录取率升得算快了,记得五年前上大学时,只有30%的录取率,今年已升到了65%以上,但你细心分析一下,现在的上线考生,大多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有量的扩充,居金字塔上层的本科分数线依然居高不下。本来浙江和外省相比,高校数量偏少,又逢上浙江大学的四校合并,重研究生教育,本科招生量自然难有大的作为。

寻根探源说

高考分数线全国不统一,叫了很多年了。这其中有许多客观因素。最终解决问题,我看,要靠整个高考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根本改革。现行的招生分配格局,计划摊派的痕迹很浓。如果取消了政府对招生名额的计划管制,高校拥有充分的、不受社会左右的办学和招生自主权,甚至可以自主命题或自主选择命题,分数线不公平的问题也许也就不复存在了。换一种角度说,如果高校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宽进严出”,那么,求学的公平性即使在入学门槛上有所倾斜,也会在实际求学中予以修正。

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35教育网

高考西藏招生问题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西藏招生问题的相关内容。

不知到你是内地西藏班的还是西藏本地的考生 如果是内地西藏班的就可以考 有名额 如果说是西藏本地的考生 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名额 如果有 就可以报考 但是有内地西藏班名额的学校 好像只有拉萨中学 我只知道这所 因为我就是拉中毕业 我一个朋友就是从拉中毕业到浙江大学去的

以上就是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35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www.35shipi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考
与“如何参加内地的高考?”相关推荐
香港户籍在内地读书如何参加高考
香港户籍在内地读书如何参加高考

内地生可否参加香港高考?从升学竞争和考试难度看,内地生报考DSE具有很大的优势。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又称“香港高考”,作为一个国际考试,可选择使用中文考试,不限考生国籍和户籍,同时受英国、澳洲、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院校认可,考生可直接以DSE成绩申请香港及海外大学。所以DSE的升学优势正是众多人选择他的原因,相较于内地高考985/211名校2%-3%的录

2024-09-25 14:16:13
港澳台学生如何在内地参加高考内地高考生怎样报考港澳台大学
港澳台学生如何在内地参加高考内地高考生怎样报考港澳台大学

港澳台学生如何在内地参加高考内地高考生怎样报考港澳台大学港澳台学生如何在内地参加高考,内地高考生怎样报考港澳台大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香港高校在招收内地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主要是通过内地高考进行统招,其余高校都是通过自主招生来招收内地学生。港校在内地招生时主要考察学生的三大方面。第一是高考成绩。第二是英语成绩,港校一般采用的是英语教

2024-09-25 00:05:20
港澳内地招生需要参加高考吗 关于港澳生参加内地高考的问题!!
港澳内地招生需要参加高考吗 关于港澳生参加内地高考的问题!!

2019年高考生:港澳高校内地招生方式有两种2019年高考生:港澳高校内地招生方式有两种到香港、澳门高校读大学一直是不少高考考生和家长的选择之一。2019年香港、澳门高校内地招生已经陆续启动,2019年的高考生和家长们,你们知道港澳高校内地招生方式有哪几种吗?目前,在内地招生的21所港澳高校有两种招生方式:一种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2所高校采用的统招方式,另一种是香港大学等

2024-10-10 21:40:52
外国留学生要如何参加国内的高考?
外国留学生要如何参加国内的高考?

外国留学生要如何参加国内的高考?按照中国教育部的规定,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注册进入中国大学的本科专业学习。但是不同的大学要求也不同。很多大学会有入学考试的,也会考汉语水平,所以hsk就不太重要。但是如果汉语水平不高(没有达到hsk6级水平)会看不懂题目。具体的可以看看你想去的大学的网页,有关于招收留学生要求。1.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

2024-10-03 02:12:29
请问外地学生如何参加高考,汕头的。
请问外地学生如何参加高考,汕头的。

请问外地学生如何参加高考,汕头的。1、广东省考试院规定,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需符合三个“3”和两个稳定的基本条件,即其父亲或母亲连续三年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三年以上,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具有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且其父亲或母亲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2、如果你符合上述条件要求,就可以在汕头市报名参加高考。港籍学生在广

2024-09-25 06:59:55
在北京读书的外地生员如何参加高考
在北京读书的外地生员如何参加高考

在北京读书的外地生员如何参加高考初三的话面临的是中考。高三面临是高考。如果你说的是高考的话,我个人认为中国各地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教育普及度生活水平质量等问题,比如是会造成中国各地高考内容不同,判分标准不同,录取分数不同的。这种现象也会持续许多年。而在哪里考试,最好的凭证还是户口所在地,而非工作地。否则,大多数的人都会在外地读书,而临近考试的时候,父母弄个什么工作凭证就随心所欲的选

2024-10-10 10:30:17
就读国际高中如何参加国内高考?
就读国际高中如何参加国内高考?

就读国际高中如何参加国内高考?就读国际高中的学生想要参加国内高考,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准备。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了解政策:你需要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因为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规定。通常,参加国内高考需要具备中国国籍,并且满足一定的学历要求。如果你是外籍学生或拥有其他国家的永久居留权,可能需要额外的文件和审批。学籍问题:国际高中的学生可能没有中国的学籍,而学籍是参加高考的必要条件。

2024-10-06 17:36:06
外地学生如何在上海参加中高考?
外地学生如何在上海参加中高考?

外地学生如何在上海参加中高考?参加中考:非上海市常住户口学生参加中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学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2、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或学生属于市人保局认定的“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3、学生父母一方现属本市常住户口(其中现属本市常住户口为学生继父母或养父母的,须依法与学生建立抚养关系或收养关系连

2024-10-11 05: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