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5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帮我回答几个关於南充的问题,谢谢!!!! 免费师范生招生政策 四川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实施范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介绍一下南充这个地方?
南充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东邻广安,南连重庆,西通成都,北接广元,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南部、西充、营山、蓬安、仪陇五县,代管阆中市。全市总人口726万,市区面积50.5平方公里,市区居住人口66.9万。
一、人文自然概况
历史与人文。周代属巴国统辖,为巴子国址。战国时期秦国先后灭蜀亡巴,分别置蜀郡、巴郡,南充属巴郡。刘邦建立汉后,念纪信舍身安汉有功,在其家乡置安汉县以示纪念,安汉为南充设县之始。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曾任职果州,即位后按惯例升果州为府,赐名顺庆。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1950年2月23日,川北区党委、川北行政公署(省级建制)成立,胡耀邦同志任党委第一书记、行署主任,行政中心设于今顺庆区。1952年,撤销行政公署,成立四川省。1953年1月,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93年7月,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和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和广安地区(地级)。数千年来,南充英才辈出。汉有范目、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三国时有谯周、王平,晋有陈寿,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宋有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四人及抗金名将张宪,明有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嘉靖八子”之一的任翰、诗书双绝的黄辉。南充得革命风气之先,民主革命时期吴玉章、杨暗公等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顺泸起义的总指挥部也设于南充。南充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转战3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5万多南充儿女参加了红军,解放后有2.74万人被定为革命烈士。
自然与资源。地处盆北低山区和盆中丘陵区两大地貌的交接地带,地势由北向南缓倾,海拔高度为256米至888.8米。地貌以丘陵为主,浅丘带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地貌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辖区南北温差不明显,一般不超过2℃,年平均气温17℃左右,冬暖、春旱、夏长、秋短、霜雪少。境内主要的自然资源有土地、水能、天然气、石油、盐卤及动植物。共有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有林地面积430万亩,新造林地面积173万亩,森林覆盖率30.07%,森林积蓄量1326.8万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支流100多条,嘉陵江水能总蕴藏量110万千瓦,可开发量81万千瓦。地下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盐储量达1万亿吨,为四川盆地最大的盐盆,已探明石油储量7779万吨,伴生气储量90亿立方米。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盛产水稻、小麦、红薯、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尤以蚕茧、柑桔闻名。旅游资源丰富,阆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系三国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水质达国家3类标准,大气三项指标有两项达国家2类标准,一项达3类标准,综合环境按国家环保标准测定在2-3级之间。
二、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35.3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6%;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2∶33.7∶34.3。
1、工业发展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销售收入234.6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增长34.5%、50.9%、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石油化工、汽车配件、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六大板块支撑作用明显,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首次突破50户,增加23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农业发展情况。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全面停止农业税及附加,为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312万吨,增长5.5%。大力推广DLY、PIC肉猪良繁,畜牧产业实现产值92.9亿元,增长7.8%。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劳务开发再创新高,共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收入84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长15.1%。省政府将南充确定为川东北商贸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运,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增长41.4%。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全面启运。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力增强。
4、
财政金融运行情况。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50.5亿元,增长23.1%;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430.8亿元,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5.3%。
5、群众生活情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4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增长12.9%。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6亿元,增长12.9%。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启运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学校6227所(不含5所高校),在校学生123.3万人;全市中小学现有校舍567万平方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达5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7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输送大中专新生3万余人。西华师大、
川北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投资7亿多元扩建新区,新增校园面积3000多亩,新增学生2万多人。
2、卫生事业。全市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7所乙级甲等医院,床位1.2万张,20个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532所乡镇卫生院,有各类医卫技术人员1.4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4163人。
3、文化事业。全市现有专业文艺团体9个,各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协会)200多个,文物管理所10个,文物保护单位229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80余万册,有文化馆9个,乡镇文化中心(站)200多个。近几年创作的文艺作品共获国际奖14项,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46项。有各类大小文化活动场地1000多处,南充大剧院已经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正在规划设计之中。
4、体育事业。群众体育工作连续四年获省前三名,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建成了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俱乐部5个,优秀传统项目学校3个,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金牌总数比上届排名上升了5位,向国家输送了优秀运动员20人。全市现有各类体育设施4000余处,其中大中型设施场馆30多处,市体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及规模在全省仅次于成都。
四、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口基数大。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726万,居全省第二位。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人口密度为581人/平方公里。南充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4.7%、3.1%、2.2%,居6位、13位、9位;但人均占有量低,在全省排位均位于15位以后。
2、经济结构差。2005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32:33.7:34.3,首次突破二产超一产;全市农业人口585.1万,占80.6%;城市化水平仅25.6%,比全省、全国分别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
3、经济发展慢。从增幅看,“七五”、“八五”全国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南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仅4.6%,低于全省、全国6.5个百分点,1979-2003年,南充GDP年均增长8.1%、四川9.3%、全国9.4%;从人均GDP看,2003年南充为3496元,仅为四川的54.5%、全国的38.4%。从占全省经济的份额和位次看,1978年南充GDP占四川的5.58%,居第五位;2003年占四川的4.6%,居第6位。相邻的达州人均GDP4071元、广安3950元、遂宁4246元,广元、巴中也紧追我市,南充要成为川东北名符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尚需进一步努力。
4、农业基础弱。一是自然条件差。南充地处秦巴山脉干旱走廊,灾害发生频繁,自建国以来,有47年遭受旱灾。春旱发生频率为64%,夏旱发生频率为40%,伏旱发生频率为72%。同时还有风雹、低温等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二是生产条件差。全市450.78万亩耕地中,人均仅0.63亩,中低产田土比重高,水土流失严重。三是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阆中、仪陇、嘉陵、南部),是典型的贫困集中地区。
5、经济外向度低。市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7家,规模小,产值低。去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仅1.75亿美元,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
五、“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是按照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奠定川东北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的区域地位;基本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帮我回答几个关於南充的问题,谢谢!!!!
南充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东邻广安,南连重庆,西通成都,北接广元,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南部、西充、营山、蓬安、仪陇五县,代管阆中市。全市总人口726万,市区面积50.5平方公里,市区居住人口66.9万。
一、人文自然概况
历史与人文。周代属巴国统辖,为巴子国址。战国时期秦国先后灭蜀亡巴,分别置蜀郡、巴郡,南充属巴郡。刘邦建立汉后,念纪信舍身安汉有功,在其家乡置安汉县以示纪念,安汉为南充设县之始。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曾任职果州,即位后按惯例升果州为府,赐名顺庆。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1950年2月23日,川北区党委、川北行政公署(省级建制)成立,胡耀邦同志任党委第一书记、行署主任,行政中心设于今顺庆区。1952年,撤销行政公署,成立四川省。1953年1月,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93年7月,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和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和广安地区(地级)。数千年来,南充英才辈出。汉有范目、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三国时有谯周、王平,晋有陈寿,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宋有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四人及抗金名将张宪,明有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嘉靖八子”之一的任翰、诗书双绝的黄辉。南充得革命风气之先,民主革命时期吴玉章、杨暗公等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顺泸起义的总指挥部也设于南充。南充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转战3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5万多南充儿女参加了红军,解放后有2.74万人被定为革命烈士。
自然与资源。地处盆北低山区和盆中丘陵区两大地貌的交接地带,地势由北向南缓倾,海拔高度为256米至888.8米。地貌以丘陵为主,浅丘带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地貌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辖区南北温差不明显,一般不超过2℃,年平均气温17℃左右,冬暖、春旱、夏长、秋短、霜雪少。境内主要的自然资源有土地、水能、天然气、石油、盐卤及动植物。共有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有林地面积430万亩,新造林地面积173万亩,森林覆盖率30.07%,森林积蓄量1326.8万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支流100多条,嘉陵江水能总蕴藏量110万千瓦,可开发量81万千瓦。地下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盐储量达1万亿吨,为四川盆地最大的盐盆,已探明石油储量7779万吨,伴生气储量90亿立方米。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盛产水稻、小麦、红薯、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尤以蚕茧、柑桔闻名。旅游资源丰富,阆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系三国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水质达国家3类标准,大气三项指标有两项达国家2类标准,一项达3类标准,综合环境按国家环保标准测定在2-3级之间。
二、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35.3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6%;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2∶33.7∶34.3。
1、工业发展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销售收入234.6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增长34.5%、50.9%、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石油化工、汽车配件、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六大板块支撑作用明显,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首次突破50户,增加23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农业发展情况。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全面停止农业税及附加,为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312万吨,增长5.5%。大力推广DLY、PIC肉猪良繁,畜牧产业实现产值92.9亿元,增长7.8%。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劳务开发再创新高,共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收入84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长15.1%。省政府将南充确定为川东北商贸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运,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增长41.4%。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全面启运。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力增强。
4、财政金融运行情况。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50.5亿元,增长23.1%;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430.8亿元,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5.3%。
5、群众生活情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4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增长12.9%。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6亿元,增长12.9%。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启运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学校6227所(不含5所高校),在校学生123.3万人;全市中小学现有校舍567万平方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达5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7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输送大中专新生3万余人。西华师大、川北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投资7亿多元扩建新区,新增校园面积3000多亩,新增学生2万多人。
2、卫生事业。全市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7所乙级甲等医院,床位1.2万张,20个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532所乡镇卫生院,有各类医卫技术人员1.4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4163人。
3、文化事业。全市现有专业文艺团体9个,各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协会)200多个,文物管理所10个,文物保护单位229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80余万册,有文化馆9个,乡镇文化中心(站)200多个。近几年创作的文艺作品共获国际奖14项,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46项。有各类大小文化活动场地1000多处,南充大剧院已经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正在规划设计之中。
4、体育事业。群众体育工作连续四年获省前三名,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建成了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俱乐部5个,优秀传统项目学校3个,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金牌总数比上届排名上升了5位,向国家输送了优秀运动员20人。全市现有各类体育设施4000余处,其中大中型设施场馆30多处,市体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及规模在全省仅次于成都。
四、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口基数大。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726万,居全省第二位。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人口密度为581人/平方公里。南充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4.7%、3.1%、2.2%,居6位、13位、9位;但人均占有量低,在全省排位均位于15位以后。
2、经济结构差。2005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32:33.7:34.3,首次突破二产超一产;全市农业人口585.1万,占80.6%;城市化水平仅25.6%,比全省、全国分别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
3、经济发展慢。从增幅看,“七五”、“八五”全国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南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仅4.6%,低于全省、全国6.5个百分点,1979-2003年,南充GDP年均增长8.1%、四川9.3%、全国9.4%;从人均GDP看,2003年南充为3496元,仅为四川的54.5%、全国的38.4%。从占全省经济的份额和位次看,1978年南充GDP占四川的5.58%,居第五位;2003年占四川的4.6%,居第6位。相邻的达州人均GDP4071元、广安3950元、遂宁4246元,广元、巴中也紧追我市,南充要成为川东北名符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尚需进一步努力。
4、农业基础弱。一是自然条件差。南充地处秦巴山脉干旱走廊,灾害发生频繁,自建国以来,有47年遭受旱灾。春旱发生频率为64%,夏旱发生频率为40%,伏旱发生频率为72%。同时还有风雹、低温等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二是生产条件差。全市450.78万亩耕地中,人均仅0.63亩,中低产田土比重高,水土流失严重。三是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阆中、仪陇、嘉陵、南部),是典型的贫困集中地区。
5、经济外向度低。市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7家,规模小,产值低。去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仅1.75亿美元,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
五、“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是按照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奠定川东北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的区域地位;基本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2019年免费师范生招生政策 四川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实施范围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19年免费师范生招生政策 四川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实施范围的相关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改革,加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部署,我省开展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改称“免费师范生”为“公费师范生”。
一、工作目标
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公费攻读师范类专业,为我省农村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不含城区和城关镇所在地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定向培养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师,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矛盾,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实施范围
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的实施范围为143个县(市、区),具体名单详见附件。
三、类型层次
每年计划培养公费师范生3000名, 以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当增加培养数量。培养类型以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为主,适当兼顾农村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类型和层次主要是:本科层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藏汉“双语”、彝汉“双语”农村初中、小学教师;专科层次“音、体、美”专业教师、农村小学幼儿教师、藏汉“双语”教师。重点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一专多能”教师。适时开展公费“专升本”模式的职教师范生和其他模式的教师培养工作,逐步加大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度。
四、培养学校
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培养能力较强的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
五、申报核定
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需求计划由实施范围县(市、区)教育、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教育厅提供的培养专业范围内,根据本地教师队伍的实际需求和结构、编制及岗位空缺情况拟定,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报经市(州)教育、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同意后,市(州)分县(市、区)汇总上报,再由教育厅统筹核定下达。
六、招生录取
本科层次农村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从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考生中招录。本科、专科层次“音、体、美”公费师范生从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艺体考生中招录。本科、专科层次藏汉“双语”公费师范生从参加当年藏文“一类模式”高考的考生中招录,本科层次彝汉“双语”公费师范生从参加当年彝文“一类模式”高考的考生中招录。录取工作原则上安排在相应批次前单独进行。
录取分数线分别达到当年普通本科第二批、藏文或彝文“一类模式”高考本科、藏文“一类模式”高考专科省定录取控制分数线。“音、体、美”公费师范生可按高于省控线的文化要求作为投档条件。
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优先录取本市(州)纳入实施范围县(市、区)的生源,生源不足时在全省生源中根据考生报考服务地志愿择优录取。
深度贫困县计划招录按我省相关规定执行。
起,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优先录取本市(州)纳入实施范围县(市、区)的本县籍生源,生源不足时逐步扩大至全省生源,根据考生报考服务地志愿择优录取。
普通高考录取的公费师范生,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制三年。
专科层次幼儿公费师范生从省内五年制高职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满三年的优秀学生中,通过省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后进入师范院校公费学习两年。
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的具体报考条件和招生办法另行制定。
公费师范生入学时须参加由培养学校组织的师范面试。面试不合格或入学一年内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不再签订或自动解除培养协议,并按规定程序调整到非师范专业继续学习,不再享受公费师范生的相关政策。
招生名额空缺的可在开学后一个月内由培养学校在相应层次已录取学生中征集志愿调剂。
七、资助政策
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享受在校期间每学年十个月生活补助(600元/生·月)。省财政对招收公费师范生的学校按照每生每学年1.1万元(其中:学费4000元、住宿费1000元、生活补助费6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优秀公费师范生按有关规定可同时享受奖学金资助政策。
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不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教师资格证或违反学校相关规定被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公费师范生,不再享受公费师范生相应的就业政策,并需向培养学校退还免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退还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由培养学校上缴省财政。
八、签订培养协议
公费师范生实行服务期制度。凡录取考生应按相关规定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已录取考生未签订协议视为放弃录取资格,招生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不予注册学籍。公费师范生与培养学校、生源地市(州)或报考服务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三方协议,承诺毕业后回生源地市(州)或报考服务地市(州)所属的实施范围县(市、区)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不低于6年。其中,在县(市、区)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或农村幼儿园〔不含县(市、区)本级及城关镇〕工作时间不低于5年。鼓励公费师范生长期执教、终身从教。
公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服务期内不能脱产提升学历。支持、鼓励公费师范生在职提升学历。
九、就业政策
35教育网
公费师范生毕业当年到签约市(州)所属实施范围县(市、区)内本意见明确的学校从事教师工作的,按相关规定实行公开考核招聘。招聘工作应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各地应用空缺编制、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和岗位等为每一位招聘的公费师范毕业生落实教师编制和岗位。
公费师范生毕业当年须在农村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或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师范生可在县(市、区)级特殊教育学校任教。
每年7月31日前,培养高校须将公费师范毕业生学籍档案寄回其签约服务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公费师范毕业生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到签约服务地报到。
十、履约管理
各实施范围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管理的责任主体,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公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工作。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不得违约,未按培养协议规定履约从教的公费师范毕业生,承担相应违约责任,不再享受公费师范生的相关政策,并须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之日起 30日内一次性退还免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从违约或离岗当年起,按不足服务年限每年16.7%的比例计算),并缴纳违约金(按已享受免补费用总额的50%计算),超过时限须按每天1‰的比例缴纳滞纳金。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收取公费师范毕业生所退还及缴纳的相关费用,并使用缴款书按“其他收入1039999”全额缴入省级金库。
非深度贫困县公费师范毕业生自愿申请并经批准后可到深度贫困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已就业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服务期内,可在本县域内相应层次和类型的公办学校间流动,但不得流动到其他系统工作。
公费师范生违约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装入个人档案。公费师范生违约时,管理档案的市(州)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公费师范生诚信档案,并将公费师范生违约记录记入个人人事档案,5年内参加省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公开招录(聘)的,考核视为不合格,单位不得予以录(聘)用。教育厅将对各地公费师范生违约办理情况进行督查。
2018年以前入学的公费师范生仍按原培养协议和管理办法执行。
十一、狠抓落实
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是我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省政府重点督查的民生工程。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统筹协调,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为公费师范生回当地任教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周转宿舍;县(市、区)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其在评优评先、岗位竞聘、在职业务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培养院校要制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选派优秀教师授课,加强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十二、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实施范围县(市、区)名单
四川省教育厅 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8年6月4日
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实施范围县(市、区)名单
1.成都市(6个):邛崃市、金堂县、郫都区、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2.自贡市(2个):荣县、富顺县
3.攀枝花市(3个):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4.泸州市(4个):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5.德阳市(2个):中江县、罗江区
6.绵阳市(7个):江油市、安州区、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台县、盐亭县
7.广元市(7个):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
8.遂宁市(3个):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
9.内江市(4个):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
10.乐山市(7个):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11.南充市(8个):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
12.宜宾市(10个):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13.广安市(6个):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
14.达州市(7个):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
15.巴中市(5个):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
16.雅安市(8个):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
17.眉山市(4个):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18.资阳市(2个):安岳县、乐至县
19.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个):马尔康市、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20.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
21.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西昌市、木里藏族自治县 、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共143个县(市、区)。
;
以上就是35教育网整理的帮我回答几个关於南充的问题,谢谢!!!! 免费师范生招生政策 四川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实施范围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35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
www.35shipi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