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17:30:32 | 35教育网
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在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过亿农民工在沿海新兴工业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白领以外来人口的身份生活于大城市,同样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异地从事工商业。这三类人口对所在城市贡献了大量税收,但却难以全部享受理应得到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另一方面,这些外来人口也多在其常住地政府的正常管理范围之外。城市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回避其对常住外来户籍人口的福利责任。但这一做法的后果,却是政府对公民的管理存在失灵。
从国民平权与政府有效管理两个角度看,现行户籍制度都应废除,转而建立以保障国民自由迁徙权为基本原则的居民户籍登记制度。这种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案,就是“以房管人”。但,这里的房,不是指“房产”。如果是这样,大多数白领和农民工就不可能在常住地获得户籍,改革就不过是有些城市为刺激房地产市场而曾出台的政策:买房送户口。合乎平等原则的“以房管人”,其实就是以户籍随人转为基本原则,一个人常住某地,即可获得该地的户籍。
因此,理想的户籍制度是自动登记制度。一个人出生在某地,就自动登记为该地户籍。若其离开原有户籍登记地,进入另一个地方,不论是城市、乡村,居住一定时间,并准备长期居住下去,就应当获得本地户籍。当然,不论人口迁入对一个地方利大还是弊大,迁入地政府都可以设置户口登记标准,比如,欲登记为本地居民的迁入者在本地已连续居住两年或三年;有住房,不论是自有房产还是长期的房屋租赁合同;或者即便没住房,但有投亲靠友情形等。自动登记制度区别于如今户籍制度的关键在于,凡是合乎这些标准者,地方政府必须自动登记。现有户籍制度也设立了诸多入籍条款,却保留了审批制度,结果,不少合乎标准者依然不能登记为本地居民户口。
有专家解读“以房管人”制度时说:“户籍制度改革要考虑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像北京这种人才饱和的城市就暂时不适合放开。”这是大城市政府的普遍想法。但这种想法其实属于鸵鸟政策。即便不登记这些常住的外来人口为本地户籍,他们仍然居住在本地,使用着本地的公共品,比如地铁、道路、医院、水、电、气等。政府确实可以回避某些公共品供应责任,但同时,政府对他们也就没有完整的管理权,这意味着城市的治理秩序存在缺口,最终蒙受其害的还是城市政府与户籍人口。
共识充分,动力缺乏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共识是众多改革之中最为充分的,但至今改革幅度仍然很小,未见大规模起步。同时也是众多改革领域中,改革目标方向路径认识最不统一,被利益绑架最深,最缺乏改革动力的一个制度。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三年之内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是在我国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
弊端显著,革新声高
城乡户籍制度是在我国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这一制度制定并形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城市关门”现象出现,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我国城市发展步伐缓慢,城市在户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过人口控制实现社会需求,使城市自我调节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数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打工,处于流动状态。然而,由于他们不具备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预期不稳定,其消费行为并没有城市化。
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与住房、消费(如购车)、教育、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不仅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加大了贫富差距。
5、不能对中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有籍无户,农村“空壳”现象较为突出。很多住在城市郊区或者“城中村”的居民,完全不从事农业,却仍然是农业户口;同时也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居民在城市工作,却无法获得非农业户口。
6、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如果某人生活在非本人户口所在地,那么他将被视为外来人口,享受不到该地的各种福利,以及充足的就学和就业机会,这也是当前户口管理所受非议最多的方面。
目的明确,稳妥推进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并不在于放开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流动进行约束等问题上面,其着力点与突破方向应放在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不造成新的社会冲突与群体对立。
如何革除其利益分配功能,而使其回归到仅仅作为对人口进行登记管理的必要手段,以及如何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但不至于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三个方面。
这三个问题处理好了,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才有可能彻底瓦解。
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给农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权利,更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赋予他们与城镇居民竞争的能力。
只有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素质与能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有可能使我国户籍制度以及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35教育网
35教育网(https://www.35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对口考试必须要本省户口吗的相关内容。
对口高考属于省内招生计划,不可以跨省招生;对口高考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综合高中职高班应届毕业生的入学考试,主要考试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和专业课。达到一定分数线后,由本省自行选录。参考三、对口高考与普通高考区别。中专生可以参加高考吗?可以参加高考啊中职生参加普通高考的步骤如下:确定意向学校:了解意向学校的招生要求、报名时间和地点等。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当地教育局或招生办公室进行报名,并缴纳相应的费用。准备相关材料: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明(中职毕业证)等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提交。参加考试: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考试科
山东中专高考分数线2023年分数线是150分。根据查询山东省教育局招生官网得知:中专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会比普高录取分数线低,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2023年中专春季高考现代农艺等38个专业类别专科录取控制线、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录取控制线均为150分,150以上均可填报志愿。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包括公办
中专学校可以参加高考吗中专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扩展知识一、中职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普通高考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3.身体健康;4.认真阅读并愿意遵守报考简章及省招委会、高招办颁布实施的其他有关招生管理的政策、规定;5.报考军事院校的,必须是年龄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
中专毕业可以参加高考吗?中专毕业可以参加高考。中职生参加普通高考(普高高考)有两个途径:1、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自己去户籍所在地报名,(以社会青年身份报考)和在校高中生一样,分数进线一样录取,但一些军警受限。2、参加三校生(职高、技校、中专)的对口招生,就是专业对口,和你的同专业者竞争,考3门共同课,2门专业课。录取后读普通专科。中专生需要怎么报考:1、先参
沭阳高考考场有几个沭阳县今年共设5个考点,为沭阳如东中学、沭阳高级中学、建陵中学、怀文中学、修远中学。为确保一年一度的高考顺利进行,沭阳公安的蜀黍们均已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高考期间,沭阳公安除了对各考点进行安全大检查外,还将对各考点周边进行交通管制,并对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进行整治,全力确保考场及周边交通秩序良好。再次提醒各位考生、家长、老师保管好考生身份证!身份证丢失或损坏也不要惊慌,高考
1983年的高考时间为几月几日?当年的7月7日-9日是中专和技校的招生考试。1979年-2002年的高考时间除去1983年,每年的高考时间都固定为7月7日-7月9日,1983年的高考时间为7月15日-7月17日,是因为当年的7月7日-9日是中专和技校的招生考试。由于1983年的考大学在后、中专技校招生考试在前,所以那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急着参加工作,去考
中专学历可以参加单招么?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可以参加单独招生考试的。单招是指高中毕业生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通过单独的选拔考试,直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途径。单招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水平,与普通高考有所不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选择报考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获得录取资格。因此,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是可以通过单招的方式继续深造,进入本科院校学
自学高中可以参加高考吗自学高中可以参加高考。自学高中,也称为“自修”,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高中阶段的教育和知识。虽然缺乏传统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但自学高中的课程内容和高中教学大纲相对应,可以满足学生参加高考的需求。此外,还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个人信息,以及相应的报名费用。下面将详细介绍自学高中参加高考的资格和准备过程。首先,自学
2024-12-16 11:59:34
2024-11-19 17:41:09
2025-02-15 00:43:49
2024-04-30 04:57:09
2025-01-27 13:17:02
2024-12-06 19:14:49